> 文章列表 > “兀兀视马鬃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兀兀视马鬃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兀兀视马鬃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兀兀视马鬃”出自宋代方回的《杨村秋晓》。

“兀兀视马鬃”全诗

《杨村秋晓》

宋代 方回

今日定复热,月落色亦红。

东方垂欲明,忽被林雾浓。

已有牧牛儿,出没黯淡中。

暗行三十里,兀兀视马鬃。

天宇悉已白,始见真秋容。

宿鹭起空际,鸣雀出林丛

何所最可喜,稻熟岁粗丰。

人世强食弱,生生终不穷。

干戈汹海宇,幸存兹老农。

古来几魏徵,死为田舍翁。

《杨村秋晓》方回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杨村秋晓》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,描绘了秋天清晨的景象,表达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喜悦,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
今日定复热,

月落色亦红。

东方垂欲明,

忽被林雾浓。

已有牧牛儿,

出没黯淡中。

暗行三十里,

兀兀视马鬃。

天宇悉已白,

始见真秋容。

宿鹭起空际,

鸣雀出林丛。

何所最可喜,

稻熟岁粗丰。

人世强食弱,

生生终不穷。

干戈汹海宇,

幸存兹老农。

古来几魏徵,

死为田舍翁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杨村秋晓》以秋天清晨的景象为背景,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民劳作的场景,融入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。诗词开篇以\"今日定复热,月落色亦红\"描绘了秋燥的气候和残余的明月,给人以炎热和静谧的感觉。然而,\"东方垂欲明,忽被林雾浓\"的描绘则出现了浓雾弥漫的情景,给人以突然变化的感觉。

接下来,诗中出现了一位牧牛儿,他在黯淡的景色中出没,行走三十里,凝视着马鬃。这些描写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,牧牛儿的形象象征着农民的勤劳和坚韧。当天空渐渐变白,秋天的真实容貌逐渐显现,宿鹭飞过高空,雀鸟从林丛中鸣叫,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界的活力。

最后两句\"何所最可喜,稻熟岁粗丰。人世强食弱,生生终不穷\"则是对丰收喜悦的总结,表达了对农业丰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诗人通过强调农民的重要性,暗示农民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,他们的劳动使得人间不会饥寒交迫,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向往。

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清晨的景象,通过自然景色和农民劳作的描绘,展现了农民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喜悦,同时也反映了对和平、稳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