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什么是难溶电解质

什么是难溶电解质

什么是难溶电解质

难溶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溶解度极低的电解质,通常是指溶解度小于0.01克每100克水的物质。即使它们难溶,仍然会有少量的阴阳离子溶解进入溶液,并且在固体表面沉积。当溶解和沉积的速率相等时,达到溶解平衡状态。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时的离子浓度非常低,以至于用常规的定量方法难以检测到它们的存在。

难溶电解质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们的溶解度积常数(Ksp),它是一个温度依赖的常数,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达到饱和溶液时的离子浓度乘积。Ksp的大小可以预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行为,Ksp越大,溶解度通常也越大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难溶电解质并不等同于不溶物,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虽然很小,但仍然存在溶解平衡,即溶解和沉淀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如何测量?

难溶电解质的Ksp如何计算?

难溶电解质与溶解度的关系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