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计后分录调整怎么做
审计调整分录是在审计过程中,为了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错误或不准确金额而编制的一种会计分录。以下是审计调整分录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:
步骤
1. 确定调整金额和项目 :
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和账簿记录,确认需要调整的金额和项目的准确性。
2. 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 :
根据调整金额和项目的性质,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估计进行调整。
3. 编制调整分录 :
将调整金额从原科目转移到相应的调整科目。
调整分录应记录调整金额的来源和去向。
4. 登记审计工作底稿 :
将调整分录的金额和项目登记到审计工作底稿中,并在审计报告中记录审计调整分录的内容和金额。
5. 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:
将编制的审计调整分录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,以便他们进行确认和处理。
注意事项
调表不调账 :审计调整通常不直接调整账目,而是通过调整报表项目来纠正错误。
使用报表项目 :在编制审计调整分录时,应使用报表的项目名称,而不是账户名称。
调整方法 :
如果错误分录中有的项目,正确分录不应有,则进行反向冲回。
如果错误分录中没有的项目,正确分录中应有,则进行补记。
如果错误分录和正确分录均有的项目,金额错误,则调整差额。
如果错误分录和正确分录均有的项目,金额正确,则不进行调整。
审计差异 :审计调整的对象是存在错报漏报的会计报表项目,不针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。
示例
假设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多计了管理费用50万元,少计了营业费用50万元:
错误分录 :
```借:管理费用 500,000贷:银行存款 500,000```
正确分录 :
```借:营业费用 500,000贷:银行存款 500,000```
审计调整分录 :
```借:营业费用 500,000贷:管理费用 500,000```
通过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,审计师可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审计调整分录的具体实例有哪些?
审计调整分录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是什么?
未达账项如何进行审计调整?